中国近期发布的指导方针十分明确:任何有政府资金支持且完工率低于30%的数据中心项目,必须移除已安装的外国芯片或取消采购计划。至于进度更快的项目,其命运将根据具体情况逐一决定。这项政策的矛头直指英伟达(Nvidia)、AMD和英特尔(Intel)等美国芯片制造商,实际上是将它们排除在中国庞大的政府合同之外。
酝酿已久的决策:美国制裁是催化剂
要理解中国当前的举动,我们必须回顾过去几年。这一决定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出口管制所做出的直接、几乎是必然的回应。为了减缓中国的军事和技术发展,华盛顿已系统性地禁止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
这些制裁对AI领域的打击最为沉重,尤其影响了英伟达的高端芯片(如A100和H100),这些芯片对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和其他复杂的AI系统至关重要。美国的政策向北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获取尖端技术的渠道并非理所当然,随时可能被切断。
这一局面让中国面临一个生存抉择:要么接受技术依赖及其伴随的脆弱性,要么加速发展本土产业。北京选择了后者。当前的禁令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策略,仿佛在说:“既然我们无法依赖你们的技术,我们就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并为其确保市场。”外部压力催生了内部创新的必然性。
技术主权原则:不止是防御
尽管美国的制裁是直接导火索,但如果将中国的举动仅仅解读为被动防御,那就错了。其背后是一个更深远、更长期的战略目标:全面实现技术主权。这一雄心植根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旨在将中国推向包括半导体制造在内的关键产业的前沿。
对北京而言,技术自给自足事关国家安全。在一个数字基础设施代表着国家“神经系统”的世界里,依赖由潜在敌对外国势力制造的组件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风险。政府、军事和科研数据中心至关重要,因此其硬件独立性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此举也是一个经典的产业政策工具。通过为国内芯片制造商(如华为、壁仞和寒武纪)创造一个有保障的巨大市场,政府正在人为地“孵化”它们。在这种受保护的环境中,这些公司可以获得稳定的订单,将收入再投资于研发,并逐渐缩小与西方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没有这种国家干预,新兴的中国企业几乎没有机会与像英伟达这样的巨头竞争。
对西方巨头的沉重打击
该禁令将对英伟达造成最沉重的打击。尽管美国收紧的出口限制已经削弱了其在中国的收入,但完全失去政府资助的项目可能会导致其收入进一步大幅下滑。投资者已对这一消息做出反应,公司股价也变得波动。对英伟达而言,最大的风险是可能失去整个中国市场,这将增加其对美国和欧洲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依赖。该公司可能会将重心转向印度、东南亚和中东,以弥补失去的需求。
AMD的Instinct AI加速器也在被禁名单上。由于AMD的AI部门仍处于市场扩张阶段,失去中国公共部门市场可能会减缓其追赶英伟达的步伐。英特尔的情况类似,其Gaudi AI加速器在真正站稳脚跟之前,现在已被排除在中国政府市场之外。
中国龙的崛起
在西方公司舔舐伤口的同时,中国方面则涌现出明显的赢家。华为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其昇腾(Ascend)芯片现在将成为政府的优先选择。尽管其性能目前落后于英伟达的最新芯片,但有保障的政府合同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收入增长和发展空间。除华为外,壁仞科技(Biren Technology)和寒武纪(Cambricon)等其他本土企业也有望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挑战的真实尺度:为何资金和意志力还不够
中国实现AI芯片自给自足的决心令人敬畏,但成功远非板上钉钉。设计和制造高端AI芯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复杂的技术挑战之一。即使是拥有庞大资源和数十年经验的美国科技巨头也感到困难,这绝非偶然。
最好的证据就是当前的市场格局:英伟达几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而像英特尔和AMD这样的公司,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在其自家的AI加速器上进展缓慢。英伟达的优势不仅在于其硬件的原始性能,更在于其历经十多年完善的CUDA软件生态系统,全球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已经习惯于此。一款新芯片不仅要速度快,还必须克服这种软件“锁定”效应。
为了理解中国必须攀登的高山,我们可以借鉴另一个同样复杂且资本密集的行业:商用飞机制造业。
多年来,北京为窄体客机COMAC C919项目投入了巨大的政治和财政资源,以期打破空客-波音的双头垄断。其结果本身就相当了不起:C919是一款现代化、可靠的飞机,已经在中国国内航线上投入使用。
然而,当我们审视另一个更具雄心的项目——宽体客机CR929项目时,情况就变得更加微妙。中国最初与俄罗斯合作启动这个项目,正是为了缩短学习曲线。其逻辑很清晰:俄罗斯拥有从苏联时代(想想图波列夫或伊留申)继承下来的数十年飞机设计专业知识,而这正是中国所缺乏的。当时的想法是将这种工程经验与中国的制造能力和资本相结合。然而,该项目多年来一直饱受延误和分歧的困扰,而且由于战争相关的制裁等原因,中俄合作现在似乎已基本瓦解。
这个例子鲜明地揭示了中国AI芯片战略所面临的困境。正如飞机不仅仅是一根带翅膀的金属管,AI芯片也不仅仅是一块硅片。它需要一整套生态系统作为支撑。CR929的挣扎表明,即使有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实现全球竞争力所需的深厚知识也无法简单地“购买”或转让。中国已经进入了一场马拉松,其中阶段性的成功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就,但要实现全球性的突破,则是一个完全不同量级的挑战。
长期展望:一个两极化的AI世界
这一决定无疑将加速全球AI芯片产业的脱钩,预示着一种技术“冷战”的到来。
- 西方阵营:将专注于尖端性能、创新研究和全球云服务。
- 中国阵营:将建立一个依赖国内供应链的、由国家驱动的封闭生态系统。
这种两极分化将为双方创造稳定的需求,但可能会减少国际芯片贸易量。最终,中国的举措在短期内对美国公司是痛苦的,但从长远来看,通过巩固它们在“友好”市场中的地位并加速创新,可能反而对它们有利。而在另一边,我们正在见证一场由国家主导的技术革命,其最终结果尚不确定,但它必将在未来数年重塑全球力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