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浩:复制自己的人

Gábor Bíró 2024年9月1日
3 阅读时间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持续引发诸多疑问。包括石黑浩在内的机器人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将机器人更深入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协助处理各种任务,例如老年人护理、病人监护,甚至执行家务劳动。

石黑浩:复制自己的人
来源:

然而,要让社会接受机器人在这些角色中的存在,仅仅高效是不够的;它们的行为也必须变得更像人类。石黑浩及其同事正在研究使机器人真正“像人”的因素,以及如何在文化上实现日本文化中被称为“存在感”(sonzaikan),即人类存在感的效果。

人形机器人的演变

几十年来,机器人技术研究一直致力于使机器人尽可能地像人类。这些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例子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包括早稻田大学的Wabot、麻省理工学院的Cog、美国宇航局的Robonaut,以及可能最著名的本田Asimo。今天,一些值得关注的活跃开发项目正在进行中,例如Digit (Agility Robotics)、Atlas (Boston Dynamics)、Figure 01 (Figure AI)、Phoenix (Sanctuary AI)、Optimus (Tesla) 和 Walker S (优必选科技)。


尽管这些机器人由于其机械外观而明显是机器,但它们仍然引起了人们对未来机器人如何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关注。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先驱,石黑浩特别重视研究机器人的类人外观。他创造的术语“Geminoid”指的是一种充当特定人物副本的机器人。石黑浩的机械分身Geminoid HI-1的设计旨在精确模仿人类的外观和行为。

人类存在感:存在感 (Sonzaikan)

在日本文化中,“存在感”(sonzaikan)一词指的是人类存在的感觉,石黑浩认为这对于机器人真正融入人类社会至关重要。人类大脑自然地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优化,这使得创造能够像人与人之间那样建立联系的机器人成为一个重大挑战。石黑浩及其团队与认知科学家合作,研究如何即使是对机器人也能唤起这种感觉。

恐怖谷”现象

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像人类,一种被称为“恐怖谷”的现象出现了,这个概念由森政弘提出。这个术语描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感觉,当机器人非常接近于看起来像人类,但由于一些微小的缺陷或不足而未能完全实现这种效果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显得更可怕而不是友好。尽管许多人对这种现象的重要性持怀疑态度,但石黑浩认为,人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人形机器人的存在,特别是当他们花更多时间与它们相处时。

机器人的社会角色

未来,机器人不仅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或工作执行,甚至可能适用于替代人类的存在。石黑浩认为,机器人的社会角色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可以应用于以前认为人类存在必不可少的情况。机器人的潜在应用几乎是无限的,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它们,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有用且可以被接受。

远程操作:远程控制的影响

远程操作,或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在石黑浩的研究中获得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远程控制的机器人为操作员提供了体验,甚至可以在身体感官层面显现出来。这种现象表明,人脑很容易适应将机器人的身体感知为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当机器人的运动与操作员的真实身体精确同步时。

未来机器人:更像人类还是更像机器?

机器人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人类外观和功能性机器特性之间找到平衡。尽管许多人认为机器人不一定需要看起来像人类才能有效,但石黑浩及其团队仍然认为人形机器人为与人互动提供了更自然的界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外观和行为可能会更接近科幻小说的预测。

Gábor Bíró 2024年9月1日